7
常见图示均衡器会出现燕子型、山峰型、波浪型三种频谱波形状,以上谱波形状都是专业音响工程师人为想象的谱波形状,其实并不是音响工程现场实际所需要的谱波形状,众所周知,理想的谱波形状曲线是相对稳定平缓的,假如人为地通过想象调整谱波形状曲线,可想而知,终效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的。
李开试验证明:两个声源的相位相反时,声像可以**出两个声源以外,甚至跳到听音身后。
李开试验还提示,只要适当控制两声源(左、右声道扬声器)的强度、相位,就可以获得一个范围广阔(角度、深度)的声像移动场。
声音回输震动:当音响组合工作时,声音会震动墙壁、天花板和地面,更有部分直接或间接冲击音响器材,这些震动经由不同的媒介,例如音响架、空气等以不同的速度和强度先后回馈到器材上,引起器材震动和产生自身的谐振,导致工作中的器材线路上产生微妙的电子流动变化而令声音变化,结果使声音模糊的现象,可以说是一种失真。市面上大部分的承放音响器材的配件,例如钉脚,什么木、钢砂之类的产品,都是为了对付这类谐振而生产的。
掩蔽效应
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会使听音者对某一个声音的听力降低,这称之为掩蔽。当一个声音的强度远比另一个声音大,当大到一定程度而这两个声音同时存在时,人们只能听到响的那个声音存在,而觉察不到另一个声音存在。掩蔽量与掩蔽声的声压有关,掩蔽声的声压级增加,掩蔽量随之增大。另外,低频声的掩蔽范围大于高频声的掩蔽范围。
人耳的这一听觉特性给设计降低噪声电路提供了重要启发。磁带放音中,有这样的听音体会,当音乐节目在连续变化且声音较大时,我们不会听到磁带的本底噪声,可当音乐节目结束(空白段磁带)时,便能感觉到磁带的“咝……”噪声存在。
为了降低噪声对节目声音的影响,提出了信噪比(SN)的概念,即要求信号强度比噪声强度足够的大,这样听音便不会觉得有噪声的存在。一些降噪系统就是利用掩蔽效应的原理设计而成的。